第(2/3)页 而且,这许多年来李家的所作所为,也充分验证了这点。 海瑞并非是出于对李青的私人情感,更非偏爱李家,只是觉得如此,于社稷,于百姓更好。 可海瑞也知道,如此会让李青更为操劳。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李青只需对李家家主严加管教即可,如今李家分了家,各自为伍之下,李青的‘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 “除了李家永青侯这一支重注押宝松江府之外,诸多李家人丁似乎并未意识到这点,当然了,其他大富也还未有动作。” 海瑞分析道,“以海瑞之见,这主要是由于应天府是李家的产业集中地,且科研基地也在金陵,无形中误导了诸多富绅,使其产生了误判……” 好一通分析之后, 海瑞说道:“客观来说,目前的松江府还不是最富足的,与金陵,苏州,杭州还有一段差距,可这是因为前者底子太薄,后者底子太厚,随着时间推移,前者终将超越后者。” “是这个道理。”李青点点头。 “所以……?” “李家已经分了家,我不会再干涉了。” “……先生不妨再考虑考虑。” 李青失笑道:“你觉得我是把精力用在李家小辈儿上好,还是把精力用在大局上好?” 海瑞哑口无言。 “人啊,不能太贪心,抓大放小,才是明智的选择。”李青淡然道,“再有就是……凭什么活该李家富?这何尝不是致力于阶级固化?” 海瑞怔然许久,苦笑点头:“还是先生的境界高,海瑞浅薄了。” “呵呵……非是你浅薄,你也只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李青轻笑道,“大明富绅何其多,把希望寄托在李家一家,既是对李家的不公,也是对大明诸多富绅的不公,不是吗?” 海瑞缓缓点头。 “喝酒喝酒。” “敬侯爷!”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海瑞趁着气氛又说起大明日报之事。 “先生,海瑞对大明日报,与张大学士,赵大人有意见分歧,可海瑞也不敢笃定自己是对的,还望先生解惑。” “说说看!” 海瑞呼出一口酒气,叹道:“如今工商业兴隆,各产业发展良好,百姓日益富足起来,可民间风气却不再淳朴,以至于宗族之间,都没了亲情味儿……” 简单概述了下客观存在的情况,海瑞说道: “张大学士、赵大人认为,这种现象于国而言很不利,欲以大明日报为载体,倡导百姓宗族之间团结……” “这挺好啊。”李青笑着说,“同宗同族之间,总有人日子过得好,有人日子过得不好,如能通过朝廷的宣传,宗族之间团结友善,互帮互助,既稳定了江山社稷,也减少了朝廷负担,比如,遇上突发状况,可以通过宗族的帮助度过难关,如百姓能自己度过难关,朝廷也能少些赈济支出,用于其他地方……且如此,也更方便朝廷管理……。” 海瑞欲言又止。 “先生真觉得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