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鸡鸭这些牲畜,也一律宰杀,除了人之外,就只有王三家豢养的一头大驴是活物。 此外,便是衣服和粮食和锅碗瓢盆这些必需品。 至于三名鞑子差役从其他村子里抢来的七车粮食,还有他们留下来的三匹驮马,七匹毛驴,也成了太平村的战利品。 整个村子近百来号人,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南下玉山的路途。 赶路期间,众人也遇上了其他村子的人来询问情况。 而太平村人的统一回答,便是被鞑子逼得活不下去了,准备反了鞑子官府,去玉山上自给自足。 同时也不忘喊出“要让耕者有田,织者有杼,居者有庐,老幼有依。”的口号。 一时间,太平村造反的消息像是风一样扩散到周边的村庄。 得益于赵序这些日子下了死工夫去做公益,下死工夫去推广水车的举动。 许多村子在听闻太平村造反的事情之后,无不扼腕叹息。 更有一些已经被鞑子征过剿响之后走投无路之人,被太平村口号吸引。 高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八个大字,主动加入了他的队伍之中。 因此,当赵序带着队伍走了一天一夜,来到玉山脚下之时。 他身后的队伍数量,也从最初的不到一百多人,扩散到了近两百人。 借助天边的一抹晨曦,赵序回望身后密密麻麻的人头,一时间又是欣慰,又是沉重。 欣慰的是太平村刚刚举事,就有这么多人来投。 可见鞑子的朝廷早已是人心向背。 沉重的是突然一下子来这么多人,他从三名鞑子差役手里抢来的粮食,只怕撑不了几天。 而且被鞑子逼得没活路的人,还不止周边几个村子。 更远一些的地方,还不知道太平村聚义的事情,等到太平村聚义的消息传出去,来的人只会更多。 但既然决定要起事,他也不可能拒绝这些主动送上门来的力量。 “罢了,先安置下来,再作打算吧!” 赵序暗叹口气,旋即带着众人一鼓作气趟过灞河。 赶在天亮之前,爬到了玉山半山腰上的一处破旧庙宇歇脚。 庙宇不大,两百多人进入庙中,很快就将破旧的小庙挤得满满当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