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真实目的-《重生:火热1990》


    第(2/3)页

    什么沈阳八王寺、青岛崂山汽水、四川天府可乐、天津山海关、北京北冰洋、广州亚洲汽水,以及武汉大桥。

    只要有点名气的本土的品牌,全部都收购。

    在八十年代,国产汽水达到巅峰,别说以上品牌,就是连鞍钢都有自己的汽水品牌。

    真的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家独霸一方。

    天津的山海关,一度成为国宴饮料。

    天府可乐巅峰光纳税就有7000万!

    而北冰洋更是做到了日产84万瓶,年产值超过一个亿。

    但令人唏嘘的是,就是这样的铜墙铁壁般的饮料布局,在短短几年内,几乎都离奇的死亡了。

    怎么死的?

    很简单,他们都与可口和百事合资了……

    当然了,现在不能叫做收购,而叫合资。

    但是,明明这些汽水做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合资呢?

    其实,这些百家争鸣的汽水局面,是存在问题的。

    就是……没有一家能统一江湖。

    就像武林缺少了盟主。

    而原因就是,当时各厂的设备灌装工艺都还是1.0的配置。

    这会的灌装设备,因为没法用机器自动将水分和糖浆按照精准的比例混合。

    所以,都得先把糖浆一份份的灌到瓶子里,再回过头来灌水。

    而在看看,可口和百事,早就开始使用浓缩液生产模式了。

    对比一下效率:国产机器一小时只能灌装2000瓶,而可口和百事,一小时可以灌装8000瓶。

    国产的封罐机,一分钟只能灌130罐汽水。

    而进口的,一分钟可以封1000罐以上。

    注意,这还只是数量。

    灌装和封罐的质量还没算呢。

    在加上现在的交通运输情况,北冰洋从京城卖到广州,可能半路就没气了。

    所以,这个时期,说好听是百家争鸣,说直白一点,这些饮料厂都遇到了瓶颈。

    是原地踏步待宰的羔羊。

    以上,有人会说,既然这些饮料厂啥也不是,为什么可口和百事还要收购呢?

    直接干倒他们不就行了吗?

    但是,这些老汽水虽然在设备和工艺,管理等方面不如国际先进。

    可是有一点,是可口和百事垂涎和不具备的。

    那就是每一家的销售渠道!

    可以说,这些饮料厂的销售渠道,像毛细血管一样,铺满大陆内地。

    在这个时期,销售和渠道可是两个独立的时空。

    你可以在电视上做广告,做到人人皆知。

    但是,老百姓一去胡同口的小卖部,一看,根本没你的产品,你还卖个毛线?

    所以,合资的双方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