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这都是家人啊!-《重生:火热1990》


    第(2/3)页

    没人在乎他们的喜怒哀愁。

    没人关心他们的生老病死。

    所以,这些工人感受到生活很无趣,很无聊,很无望。

    接着便是状态下降,业绩下降。

    现在突然有一天来了一群专家教授,穿西装打领带,拿照相机记录板。

    要写工人的名字,要记录他的工号。

    还要拍一张照片,要研究他的工作,关注他的业绩。

    更扬言,这项实验会被写入书本中。

    所以,这些工人就感觉自己被关注了,被关心了。

    自己的生活有意义了,自己的付出有价值了。

    这种意义感和价值感点亮了他们的热情。

    于是,这些工人的生产效率就上升了。

    心理学教授大胆假设:只要工人面前站着一个教授专家,效率马上就上去。

    进一步假设:根本不需要专家,只要找几个混混,穿西装扎领带,挂上工牌,上面写上“XX大学教授”

    往那一站,业绩就能上升。

    最后工厂搞了一个小房间,里面站着几个假扮专家教授的人。

    让全工厂的工人都轮流进入房间工作。

    神奇的现象发生了。

    只要进入这个房间,工人的生产效率就开始上升。

    出了房间,生产效率就下降。

    所以,霍桑实验给管理学一个重要提醒:“人的精神状态才是管理的关键变量。”

    真正的业绩输出,来自人的精神状态的改善。

    那么怎么去改善呢?

    这就需要管理者的关心和关注。

    在这个实验之后,心理学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在霍桑实验之前。

    以前管理者都在研究怎么做事,研究标准流程,制作数量公式,寻找最大值最小值。

    霍桑实验之后,发现这完全不对,思路有一定的错误。

    应该研究怎么样让工人满意,建立信任,形成忠诚,振奋一个人的精神。

    怎么样让一个人愿意付出。

    在后世,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懂点心理学。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领导。

    现在。

    武长风的工厂和霍桑工厂出现了同种问题。

    自己虽然不是专家教授,但起的效果是一样的。

    有问好,有关心。

    还询问工人有什么困难需要工厂来解决。

    工人们得到了关心,所以在过去的一个小时内,产量开始上升了。

    柳条在一边不断的问着:“到底是怎么回事?”

    武长风反而问道:“你一天有多少时间是在车间内晃悠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