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5节 援蔡闹剧-《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2/3)页

    灭了沈国,联军便解散了。蔡昭侯懵了,如注的大雨中,他无限失望地看着晋国以及其他各国的军队陆续离去,他简直要发疯了。

    晋国,原来是这样的货色!蔡昭侯下定了决心,此生,再也不鸟你晋国!既然你晋国不可靠,那寡人便去求吴国。

    大张旗鼓来帮助蔡国,结果却灭了一个可怜的沈国,晋国这次貌似把晋国霸业推向历史高峰的诸侯盟会,纯粹就成了一场闹剧。在这场闹剧中,有许多诸侯开始把本就已经对晋国的失望付诸行动。

    大部分的诸侯国是这样想的:就这样了事了?那以后自己国家需要你晋国出面时,也会不会是这样?

    史料记载,诸侯离心。既然离心了,那一定会有人高兴。谁?

    齐国。齐国国君齐景公早就想反了晋国,但又担心晋国的强大而不敢有所动作。现在,诸侯们都对晋国不满意了,那就让咱大齐来让大家满意吧。这次会盟的结果是让齐景公下定了决定,只要机会合适,那咱大齐国就第一个出来跟你晋国叫板。

    郑国呢?郑国执政大夫游吉已经去世了,这位亲晋派执政大夫一去世,郑国国内对晋国长期积累的怨气便要爆发了。令齐国人不敢相信的是,后来,就是这个郑国,率先起来反晋。

    让郑国起来反晋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这次诸侯盟会,郑国人认为受到了晋国的侮辱。原来,这次盟会,范鞅看中了郑国的羽旄,这是一种专门用于装饰旌旗、旄节等的五彩羽毛,非常珍贵。

    郑国的羽旄,是受赐于天子,对郑国来讲,那是国宝。往往用于大型隆重的庆典活动或者将士出征誓师活动,而且手执羽旄旗帜的,是相当有地位的大夫甚至国君、世子、统帅本人。

    现在,晋国中军元帅范鞅来借,不得不借啊,再说,人家明确说了这是借,用后肯定会还的。

    结果,范鞅把郑国人视为国宝的羽旄装饰在旗杆上后,就让一个贱民级别的人手持旗帜进入会场。这下把郑国人惹火了,这明摆着就是不尊重郑国,是对郑国的不礼之举!你说,郑国还会对你晋国死心塌地吗?

    然后是卫国,这次召陵会盟前,卫国人听说十八国盟誓排名的初步名单中,居然把他们卫国排到了蔡国之后。这下卫国人不高兴了,两国虽然都是侯爵,但一直以来,中原诸侯排名,都是卫国排在蔡国之前。

    范鞅却为了突出蔡国,就把卫国的地位给降了一个名次,这在象卫国这样传统的礼义诸侯来讲,是一件天大的事。今天被排到蔡国后面,那以后便永远要排到后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