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目标一旦明确,那就看执行者的执行力了。赵鞅的执行力显然是极强的,黄父会盟结束后,赵鞅及时督促各参会诸侯国送粮运兵,全力支持周敬王。 公元前516年王子朝的重要支持力量召庄公、南宫极相继去世,王子朝势力锐减。此时的楚国,正值楚平王去世,一时无法顾及王子朝。齐国正积极干涉鲁国内部权力斗争,有意支持被鲁国三桓赶出国的鲁昭公回国复位,也无暇顾及王室内乱。晋国出手了。 晋国出手之前,周敬王团队先是大造了一个舆论。什么舆论?一则王子朝已经被上天抛弃的流言。 黄父盟会后,晋国公开表态支持周敬王,并且会盟诸侯,准备一起讨伐西王王子朝,且送兵送粮,给王子朝造成很大的压力。 王子朝一直坚信自己才是周王朝的真命天子,前有先天子周景王的宠信及非正式指定自己为接班人,后有朝中大量臣子官吏支持自己,并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初步胜利:赶跑了由刘氏、单氏抗扶持的周悼王,并令其惊恐致死;打胜了继位的周敬王,自己稳坐王城天子宝座。 晋国啊晋国,难道你就不知道予一人才是真正的天子么?怎么非得把抗扶持姬匄呢? 王子朝非常郁闷,他决定向上天求助。于是,公元前517年,赵鞅会盟各国卿大夫于黄父后,王子朝在黄河搞了一场祭祀活动。这场祭祀,王子朝将周王室的一块宝玉敬献给了黄河之神,具体形式便是祈福后将这块宝珪投入黄河。 这可是国宝啊,于是,围观的人中有一个水性特别好的船夫,他待祭祀活动结束后,趁人不知,潜入黄河找寻这块宝珪。 这个船夫恐怕要排进中国历史水性最好的人之一了,什么后世的浪里白条张顺、阮氏三兄弟那肯定是靠后排了,因为他居然找到了这块宝珪! 船夫大喜,如果把这块玉卖了,那可以说是几世不愁吃了。但他的这个行为却是严重违法的,于是,周敬王手下一个叫阴不佞的大夫以袭击在黄河搞祭祀的王子朝为理由,率军追赶王子朝。 王子朝早就回了王城了,阴不佞就以抓捕那些参加王子朝祭祀的百姓为理由,将那个船夫也抓了。船夫心疼地把那玉珪上交,于是,阴不佞就得到了这玉珪。 阴不佞没有将玉珪上交给周敬王,却向周敬王汇报了具体经过:“陛下,臣抓获得玉者,说来也奇怪,得玉者口口声声说就是这块玉珪,但交给臣的,就是这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