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们在《楚国风云》里,已经很清楚地整理出了楚庄王进攻郑国的战略意图:北上中原必然先得郑国,而得到郑国对楚国来讲是很轻易的,但这不是最终目的! 楚庄王的最终目的是击败晋国,以报当年楚国在城濮之战中的大败之仇,从而确定新的中原霸主。但晋军貌似很忌惮楚军,所以往往是要么不接触,要么就小规模的打一仗。 楚庄王需要的是晋国三军与楚军的终极一战,一战而定天下谁为霸主那种级别的。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楚庄王不断示弱,在小规模的对晋作战中,屡屡败北,这便助长了晋军某些将领的骄横之气。 这是谁也未曾想过的,是啊,晋国这么强大,打谁谁就会服,连楚军也屡屡败北。但谁会想晋国的强大背后,正是陷入了楚国这位现任英明国君楚庄王精心摆下的一盘大棋局呢? 所以,当尽管楚军在柳棼之役被晋郑联军击败,但很快又卷土重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年楚国是如何图谋郑国的。 公元前600年,楚伐郑,晋国由代行中军元帅郤缺率军援郑,双方爆发柳棼之役,楚军败。 公元前599年,楚再伐郑。连续几年被楚国打击的郑国实在是受不了了,郑国决定表面上臣服一下楚国,以免受连续的兵祸。 但晋景公听说郑国臣服了楚,非常生气,立即组织了联军讨伐郑国。这一次,是由刚在两年前提拔为上军帅的士会率领晋军讨伐郑国,郑国一看惹怒了盟主,只好立即表示归顺晋国。 楚国一看郑国这根墙头草又倒向了晋国,于是再次举兵北上,与晋国联军在郑国的颖北(即颖水之北,约在今河南禹县北)爆发了战争。结果是按楚庄王的战略意图而走的:楚军败走。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再次发兵讨伐郑国,郑国这一次干脆不抵抗了,直接表示归顺楚国。楚军撤退后,郑国又立即派人赴晋国说明原因,与晋国再次结盟! 第(3/3)页